一级片这里只精品看|精品一区二区口爆视频|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|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|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观看|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|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|四虎国产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

您好,歡迎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!

全部分類

您的位置:  首頁 > 文字 > 中華民族 > 中華民族概述  > 詳細頁面

壯族

來源: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編輯整理:黃爍炎 2017年05月24日 閱讀量:

 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(shù)民族。據(jù)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0年末,廣西壯族常住人口約有1444。8萬人。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、廣東、云南和貴州等地。壯族由于歷史原因,各部分聯(lián)系比較松散,自稱不統(tǒng)一,其中有“布壯”、“布衣”、“布土”、“布儂”、“布蔓”、“布傣”、“布沙”等多達30多種。中國史籍中對壯族的他稱也是隨著朝代的變遷不斷變化,如先秦時期的駱越(西甌)、東漢時期的僚人、俚人、溪峒、烏滸等。宋代始為“獠”、“撞”、“僮”、“仲”,明清有稱為僮人、良人、土人等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寫作“撞”,是壯語Cuengh的音譯。1949年后改“撞”為“僮”,1965年又改“僮”為“壯”。壯族使用壯語,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。根據(jù)語言結構的異同,壯語又分為南部壯語和北部壯語。南宋時已出現(xiàn)用方塊漢字構成的土俗字。土俗字使用面不廣,會使用的人也不多,多用于書寫地名、編山歌、記事。1955年國家?guī)椭鷫炎鍎?chuàng)制了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,并得到了推行。1982年又做了適當修改,并推廣使用壯文。

  嶺南地區(qū)自遠古時代就有壯族先民居住,可以追溯到5萬~ 10萬年前的“柳江人”,繼其后又有“麒麟山人”、“甑皮巖人”等。

  商代初年,壯族祖先甌、桂、損字等部曾向中央王進貢珍珠等貴重珍寶。西周時期路人(駱越人)又送去大竹(《逸周書·王會》)。

  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,江南廣泛分布著越人,因部落紛繁,統(tǒng)稱為“百越”(《呂氏春秋·恃君篇》)。百越諸部落,或因戰(zhàn)爭,或因朝貢,名聲得以聞名中原,載于史書。

  東漢時期,壯族先民居住的地區(qū)出現(xiàn)了俚、烏滸等名稱。僚也是壯族祖先當時的一個名稱,最早見于《三國志·蜀志·霍峻傳》,但指的是四川少數(shù)民族。到隋唐時代,僚的稱謂遍及西南、華南等地。有時俚僚并稱,如《隋書·地理志》:“俚僚貴銅鼓,嶺南二十五郡,處處有之?!边@里的僚,顯然和俚一樣是當時壯族人的族稱。

  宋代出現(xiàn)了“撞”、“僮”的名稱。最早見于《桂海虞衡志》中說:“慶遠、南丹溪洞之民呼為僮?!彼稳死钤谏纤卫碜诘摹白嘧h”中,曾提到宜山有“僮丁”。

  明代還有“俍”的稱謂,如《明世宗嘉靖實錄》載廣西“大一省俍人半之,瑤壯三之,居民一之”在清代李調元輯解的《粵風》里,分別收錄有俍歌和僮歌。其中俍歌是典型的壯族勒腳歌,與今日格式無異??梢?,俍歌、僮歌都是壯族民歌,俍、僮都是壯人。

  1952年12月9日在廣西西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區(qū),1956年春改為自治州。1958年3月5日,建立以原廣西地區(qū)為范圍的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。1958年4月1日,建立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。1962年9月26日,建立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。

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美麗的漓江(劉軍供圖)

  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民族,左江崖壁畫是兩千年前壯族先民創(chuàng)造的藝術瑰寶。這些壁畫多數(shù)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兩岸的石山峭壁上,少數(shù)分布在天等縣及右江兩岸的石山峭壁上。

  壯族的是稻作民族,世界農業(yè)史專家的研究表明,壯族是世界上最早發(fā)明水稻種植的民族之一,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一直傳承至今。

  壯族的冶煉鑄造技術的最高水平體現(xiàn)在銅鼓上,銅鼓是壯族的藝術珍品。目前收藏在廣西博物館內的共有五百多面。大者面徑達1。65米,重約300公斤,小者面徑40厘米,重僅幾十斤。

  壯族稱屋為”干欄”。住房的主要形式,有全欄式、半欄式和平房三種。全干欄房屬全樓居式,上層住人,下層養(yǎng)牲畜和存放農具,是傳統(tǒng)的住房形式;半欄房以一開間為樓房,樓上住人,樓下圈牛羊、農具等,另一間為平房;平房多為三開間。這是當今壯族住房的主要形式。

  壯錦是壯族傳統(tǒng)的工藝美術織品,質地精美,花紋圖案鮮艷奪目,聞名全國。其他如桂布、束子布、斑布、吉貝布等,在歷史上,也是頗負盛名的手工藝品。

壯錦(供圖  劉軍)

  壯族的服飾,在兩百多年以前,男子下穿寬腿褲,上身著對襟無領短衣,頭纏長巾,女子下穿百褶裙,上身著無領、左衽、繡花滾邊短衣,頭扎繡花巾。近百年來,男女均改穿長褲和有領短上衣,布料均為自紡自織自染的深青色?,F(xiàn)在青年人多著時裝。在一些邊遠山區(qū),老人仍穿寬腿褲和有領對襟的上衣。

壯族服飾:鑲銀圓擺女服(中央民族大學博物館藏品)

  壯族的文學作品豐富多彩。民間文學諸如創(chuàng)世史詩《布洛陀》、長篇神話《布伯的故事》、長篇敘事歌《嘹歌》以及開天辟地神話《盤古》等。壯族人民素以能歌著稱,善于以歌來表現(xiàn)自己的生活和斗爭,抒發(fā)思想感情。青年男女戀愛有情歌;婚嫁有哭嫁歌、送嫁歌;喪葬有哭喪歌;互相盤考、比賽智力的有盤歌;宴請賓客有勸酒歌和節(jié)令歌;祈神求雨有祈禱歌;教育兒童有兒歌和童謠等等。每年春秋兩季,男女青年盛裝打扮匯集到特定的場所進行對歌,這種歌會形式稱為“歌圩”。壯族的舞蹈,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,如“舂堂舞”、“繡球舞”、“扁擔舞”等。戲劇有壯劇、師公戲等。

  壯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,歷史上曾盛行“不落夫家”的婚姻習俗。女子結婚后仍定居娘家,只是在重大節(jié)日和農忙時節(jié)才回夫家居住一段時間。二、三年后或懷孕后才回夫家居住。至近現(xiàn)代,“不落夫家”習俗已逐漸改革,但仍然有”入贅”的婚俗,即丈夫到妻子家居住,上門的丈夫改從妻姓,現(xiàn)在可以不改。青年男女的戀愛,主要是通過對歌,趕圩等活動進行,雙方同意后,即經過媒人進行說合。新中國建立前,一般是父母之命的包辦婚姻。

  壯族的重大節(jié)日有“三月三”、“中元節(jié)”、“?;旯?jié)”。

  壯族信奉多神,主要是鬼神崇拜,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。歷史上,巫教和道教相當盛行。

  

  參考資料:

  1.《壯族簡史》編寫組 《壯族簡史》[M],民族出版社,2008年7月第一版

  2. 梁庭望 《壯族文化概論》[M],廣西教育出版社,2000年6月第一版

  3.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
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文圖或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與本網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