黔南瑤山鄉(xiāng)白褲瑤圓頂茅草蓋寶頂禾倉
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居住的少數(shù)民族有:苗、瑤、布依和水族。那里的瑤族分為白褲瑤、青瑤、長衫瑤3個分支,各分支有著各自的風俗習慣。其中白褲瑤的禾倉和青瑤的方倉就各具特點。
瑤山鄉(xiāng)白褲瑤的禾倉,進村就能看見,二三排排列整齊、建筑奇特的禾倉,有茅草蓋的,有瓦蓋的。其中,圓倉成柱型錐頂,頂上覆蓋著茅草,尖頂捆扎裝飾成寶葫蘆型,猶如北京天壇的寶頂,頂下是儲糧的圓形倉庫。四周用竹篾編成圓柱體,直徑3至5米,高2.5米,形如大囤籮,扇倉開有一扇小門,以便進出圓倉裝糧和取糧,門板上系有繩子和小圓鐵環(huán),以便將門扣系緊密,或用小棍穿過鐵環(huán)之內(nèi),將門扣嚴,凡收獲的糧食如稻谷、包谷、小米、紅苕、蕎麥、黃谷等,待曬干便全部放進圓倉里去。
圓倉底部用4根木柱支起,4根木柱之間距離相等,成正四方形,圓柱底部用木板鑲嚴實,以避免糧食下漏、透風、受潮。建于村旁戶外的圓倉,一般都具有防水、防鼠、防潮等多種功用。
圓倉之下,還是瑤族少女們互相傳授、切磋刺繡技藝的好地方。
由于社會經(jīng)濟的不斷發(fā)展,個人經(jīng)濟收入的提高,新近修建的禾倉有的已將茅草頂改造成瓦頂。瓦頂成“人”字型,四周木板封圍代替了原來的竹篾圍席,使其防雨防漏,防草頂腐壞的性能大大提高,便于翻修,倉容量也隨之擴大。
瑤麓瑤鄉(xiāng)的方倉采用瓦頂,因倉為四方形或長方形,四周還有四廊,因此瓦需要四面并顧,所以禾倉大多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。方倉離地面6至8尺,用6根或8根圓柱支撐。
黔南荔波瑤族的圓倉、方倉全部建于村旁戶外,無人看管,更用不著鎖具,充分體現(xiàn)了瑤族社會內(nèi)部清平安定,淳樸純正的民風古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