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级片这里只精品看|精品一区二区口爆视频|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|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|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观看|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|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|四虎国产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

您的位置:  首頁 > 特色村寨 > 特刊  > 詳細頁面

小黃侗寨

來源: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編輯整理:王韻茹 發(fā)布時間:2017年11月21日 瀏覽量:

  小黃侗寨位于貴州從江縣城東北面,高增后坡的山頂上,距高增鄉(xiāng)約15公里,距從江縣城20多公里,從從江縣城驅(qū)車至小黃,僅需一個小時便可到達。這是一個四面環(huán)山,一條小河潺潺流過的侗寨。寨子四周青山環(huán)抱,寨中溪水流淌,成群的鵝、鴨在緩緩地流水中游弋戲嬉,幾百座吊腳木樓依水而建,風雨橋橫跨水上,沿著河岸走幾步還可以看到一座形似杉樹的鼓樓。山水交融,一派寂靜與安詳,構(gòu)成一個山、水、歌為一體的侗寨。村內(nèi)寨外,處處有歌,事事有歌,歌是他們的語言,也是他們的歷史。

小黃侗寨(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(wǎng))

  小黃侗寨素有“詩的故鄉(xiāng),歌的海洋”之稱,是極負盛名的“侗歌窩”。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、無指揮、無伴奏、自然合聲的合唱形式,始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。侗族大歌以其多聲部的奇妙組合震驚世界,被許多音樂家譽為“獨秀西南”的歌種。它是一種“眾低獨高”的音樂,必須由三人以上來進行演唱。多聲部、無指揮、無伴奏是其主要特點。模擬鳥叫蟲鳴、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,是大歌編創(chuàng)的一大特色,是產(chǎn)生聲音大歌的自然根源。它的主要內(nèi)容是歌唱自然、勞動、愛情以及人間友誼,是人與自然、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,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,很少出現(xiàn)打架罵人、偷盜等行為,人們甚至是“夜不閉戶, 路不拾遺”,就像陶淵明筆下的“桃花源”一樣。

  小黃侗歌在侗鄉(xiāng)中很有名,是天下聞名的“侗歌之鄉(xiāng)”和“音樂天堂”。侗語稱之為“嘎小黃”,即“小黃的歌”。這里的男女老少,幾乎人人都會唱古老的多聲部侗族大歌,不論是在田間地頭,還是村內(nèi)寨外,處處仙樂飄飄。咿咿呀呀的歌聲響起,節(jié)奏時緊時慢,整個演唱過程無人指揮,不同聲部之間或高亢有力,或溫婉低沉,渾然天成于一首曲目中。不論男女老少,人人都愛唱大歌。寨中人人都從小開始學習唱歌,現(xiàn)寨里有歌隊20多支,隊員1000多人,他們以唱歌為樂,以唱歌為榮。

小黃侗族大歌(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(wǎng))

  小黃侗族大歌從五十年代起就多次參加全國匯演,甚至沖出國門,走向世界。1986年,小黃少兒侗族大歌隊隨中國民間藝術(shù)團赴法國演出,在巴黎演出了13場,場場爆滿,轟動藝術(shù)之都,小黃侗寨也隨著大歌之名響徹國內(nèi)外。音樂界驚嘆這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大發(fā)現(xiàn),從此扭轉(zhuǎn)了國際上關(guān)于中國沒有復(fù)調(diào)音樂(復(fù)調(diào)音樂:即若干旋律同時進行而組成有機整體的一種音樂形式。)的說法。2007年4月,國家領(lǐng)導人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日本,小黃村吳修月等9名“侗族大歌”小歌手隨團出訪,參加了“守望家園—世界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專場晚會”演出,得到高度贊揚。2009年,侗族大歌入選世界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名錄。

  除了侗族大歌,小黃至今還流傳著大量的侗族民歌,豐富多彩,遠近聞名。如男女對唱情歌、琵琶歌、蟬歌、攔路歌等。在小黃,處處有歌,事事有歌。喜慶節(jié)日,以歌相賀;男女相戀,以歌為媒;生產(chǎn)生活,以歌傳言。每逢節(jié)日慶典,人們身著節(jié)日盛裝,相聚在鼓樓對歌,用歌傳情,用歌謳頌盛世豐年;當夜幕降臨,侗家姑娘、小伙三三兩兩相邀到村口、溪邊,一邊彈琵琶、一邊唱著優(yōu)美的情歌,歌聲穿過夜空,劃破寧靜的山鄉(xiāng),像在訴說一個古老而優(yōu)美的愛情故事。

  每年的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中秋節(jié),小黃都會舉行賽歌會,有幾十上百人唱歌的壯觀場面,是觀賞侗歌的最佳時機。侗族的大歌表演常在鼓樓舉行。侗族的鼓樓、風雨橋和大歌是侗族原生文化最突出的標志,被稱作“侗寨三寶”。鼓樓是侗族村寨的標志性建筑,形似巨大的杉樹,村民稱之為“遮蔭樹”。在沒有鼓樓的年代,人們的許多活動是在古杉樹下進行的。后來,為了滿足社會和文化活動的需要,修建固定建筑物時便以杉樹為原型。文獻資料稱:“侗人居溪峒中,春以巨木埋地作樓,高數(shù)丈,歌者夜則緣宿其上?!边@就是最初的“鼓樓”。

  鼓樓位于侗寨中心,是族中聚會、議事、休息、娛樂的場所,其他建筑圍繞著鼓樓層層輻射開來。一般一寨一鼓樓,也有些侗寨有一姓一鼓樓,形成“鼓樓群”。小黃侗寨內(nèi)有多座鼓樓,其中有座鼓樓年代久遠,上面保留著風趣幽默的彩塑和形象生動彩繪圖案。鼓樓分閣底、塔身及亭頂三個部分,塔身有九層。塔身第二層的檐角處,站立著一對侗族男女彩塑,再上一層是只錦雞彩塑。錦雞的上方,六至九層的飛檐是三只首尾相連的“小猴”,讓人不禁想起“水中撈月”的故事。閣底的門框上有塊橫匾,上面寫著“歌舞常臻”四個字,表明了小黃侗寨對侗族大歌的態(tài)度。

  除了鼓樓,風雨橋是侗寨建筑中的另一道亮眼風景。風雨橋與長廊相似,橋由梁、廊、亭等部分構(gòu)成,橋面建有長廊,廊上安裝長凳,可供路人小憩,為人們擋風避雨,故被取名“風雨橋”。許多風雨橋上彩繪著各種花紋圖案,又被稱為“花橋”。風雨橋的結(jié)構(gòu)精巧,橋墩多為大青石,橋身為純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,多用杉木橫穿直套,孔眼相接,結(jié)構(gòu)精密,不用鐵釘連結(jié),別具一格。橋亭用青瓦蓋頂,橋面用杉木鋪就,長廊兩旁的柱子、欄桿以及梁上繪有神話傳說、歷史故事,以及反映侗族人們的生活場景和美好愿望的圖畫作裝飾。

  苗族人們崇拜杉樹,在侗族村民心中杉樹占有非比尋常的地位。他們認為,杉樹被砍伐后還能發(fā)出若干嫩芽,繼續(xù)生長發(fā)育,象征著生生不息。鼓樓以杉木建成,造型酷似古杉;花橋同樣用杉木架設(shè),所不同的是前者立著,后者躺著,形成“鼓樓矗立、花橋橫臥”的格局。許多花橋的長廊上都建有涼亭,遠遠望去,一豎一橫,就像立著和躺著的大杉樹。 

  大山深處的小黃與外界交流十分有限,整個村寨都保持了比較原始的風貌,許多古老的習俗也被完好地保留下來。在這里,女人們身穿無領(lǐng)白色繡花長袖上衣,下著黑布短式百褶裙,頭戴銀釵,脖頸佩掛著多層銀項圈,男人們則頭包藍白格的長布,身穿白色立領(lǐng)對襟衣和黑色閃光長褲。服裝原始古樸,頗具風情。

  但如今,享譽海內(nèi)外的侗族大歌為小黃引來了外面的游人。這個幾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小山村,2015年每天接待游客100人以上,旅游年收入250萬元,人均年收入2500元,村集體經(jīng)濟積累達100萬元。近年來,小黃更是大力發(fā)展旅游業(yè),在高增鄉(xiāng)政府的領(lǐng)導和支持下,小黃村成立了小黃傳歌河侗族大歌專業(yè)合作社。一方面合作社承接風情表演、侗歌傳承、對外教歌、外出表演等;另一方面,銷售民族樂器、民族服飾、民族刺繡、草鞋、民族工藝品等民族特色的產(chǎn)品。合作社成立后,這些帶有民族風情的工藝品有了專門場地、銷售場所,并且價格合理,保證銷路。目前,小黃村共有53戶人家從事“農(nóng)家樂”和“歌堂旅館”經(jīng)營,11戶從事旅游紀念品銷售,8戶從事蘆笙、侗笛、牛腿琴等民族樂器加工。

小黃傳歌河侗族大歌專業(yè)合作社(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(wǎng))

民族樂器和工藝品(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(wǎng))

參考資料:

  1.蜂鳥網(wǎng)

 

  2.從江縣人民政府網(wǎng)

  
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