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著馱籃的女人。
維西天主教社團。
藏族喇嘛。
影像之三:邂逅本地居民
圣伯納德修會牧師團足跡所至的中國西部省份,包括青海、甘肅、四川和云南,約在東經98度至103度、北緯27度至37度之間。這些地方是不同民族的混居區(qū)。在傳教士們的敘述中,首先強調的是北部的青海、甘肅與南部的四川、云南的天壤之別。這些地區(qū)被他們統(tǒng)稱為Marche,即“美麗的邊緣地帶”。Savioz神父寫道:“這里峽谷縱橫交錯,峭壁深淵,大河穿插交匯,跌宕起伏,奔騰流向遠方?!?/p>
在河流太寬的地方,難以建造橋梁;在水流太急的地方,無法使用木筏,于是人們發(fā)明了所謂的“索橋”,借助它將人、動物和貨物運送到彼岸。茨中的索橋驚心動魄,神父們在此拍攝了大量照片。拍攝目的之一是向歐洲親友展示他們的歷險,因為太離奇的講述往往招致懷疑,必須靠照片佐證。
像許多交界地區(qū)一樣,云南三江流域居住著不同的少數民族。傳教士們?yōu)檫@里的多民族性所深深吸引,盡可能地將各民族的人物攝入鏡頭。于是,在維西的布道站內,除了嬉戲的漢族孩子,還有納西族人、背著弓的傈僳族年輕獵人、彝族戰(zhàn)士、漢族和藏族的馬夫和挑夫,以及職業(yè)身份不同的各民族家庭。隨著布道站的進駐,牧師團需要學習的語言,除了漢語,還有傈僳語、摩梭語和藏語。
動身前往三江流域之初,傳教士們對當地情況一無所知。兩種不同世界觀的相遇,帶來了不解與驚嘆、對抗與好感、猜疑與好奇。(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供稿)
資料來源:中國民族報